综合新闻

 


国内合作办公室2022年十大亮点工作

2022年,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指导下、职能部门和学院的支持下,国内合作办公室围绕“共”字做文章,全力推动各项合作工作,在合作关系建立、产学研平台建设、科研项目承担、科技成果应用、人才联合培养、实习就业、捐资助学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了经费支持和社会资源,形成了十大亮点工作:

1、“合作共赢”进入新阶段。秉持学术研究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着力推进对外合作,与蓝思科技、工商银行湖南分行、雨湖区、韶山市、湖南省社科院、中科院上海应物所等企业园区、高校院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8项,搭建了合作交流平台,推动开放办学和校地校企合作。

2、“平台共建”取得新进展。合作共建平台16个,与柯盛新材料合作获批湖南省高性能涂层材料与胶粘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宏大高分子合建湖南省特种工程塑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湖南山水节能合作共建多能协同控制技术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与江南工业集团合建先进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与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合作开展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等。

3、“项目共研”实现新突破。合作承担纵向科研项目8项,经费4939万元。其中与贵州梅岭电源联合承担两项国家项目,作为任务总体单位主持承担的重大任务单项经费4714万元;与北大合作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自科面上项目;与湘潭市京东研究院合作承担省重点研发计划等。与华为、株洲华锐、金龙新材料等企业的横向合作项目15项,经费3824万元。

4、“成果共享”产生新效益。与湖南柯盛新材料签署了3000万元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项目;与重庆荟奇安、重庆长安汽车技术许可项目100万元;张俊丰教授团队攻克废锂离子电池资源回收过程的复杂废气治理这一制约行业发展的难题并在在湖南江冶机电得到应用,全国首条短程低碳废锂离子电池资源回收生产线在韶山动工建设。

5、“人才共培”展现新成效。与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二工程公司开启“青苗”卓越人才订单班联合培养;与中科院上海应物所合作创办“化学与化工”菁英班;与柯盛新材料建立催化剂技术产学研基地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工训中心选派三位青年教师到株洲华锐进行企业培训、企业高工进高校课堂讲学等。

6、“实习共创”树立新样板。与株洲华锐共建研究生实习基地,组织近百名研究生齐聚华锐参观实习;与科伦制药合建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专业生产实习,公司为实习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环境和免费食宿;环资学院与金龙集团共建实习基地,院企双方将科研合作成果转化为创新人才培养的资源,把应用成功的环境工程系统作为湘大环境专业学生实习的创新型工程样板。

7、“经费共筹”激发新增长。捐资助学940万元,蓝思科技为“伟人之托”奖助学金捐赠500万元、资助和参与湘潭大学“蓝思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到家集团CEO陈小华专项捐赠300万元资助数学中心韶峰研究院“韶峰大讲堂”院士论坛;金龙集团设立“金龙奖学金”并颁发首届“金龙”奖学金30万元资助学子;柯盛新材料捐赠“柯盛新材奖学金”50万元;湖南镭目科技捐赠奖助学金60万元。

8、“校地共融”促进新变化。构建和谐良好的校地合作关系,协调完成了琴湖污水改造、中天教师公寓雨污分流、南阳村老旧小区改造旧貌换新颜、自建房整治、学生宿舍搬迁、周边社区村委的联络维稳、研究院成果产业化实体成立、47路公交到附校解决上学交通问题等工作,召开首次学校深化国内合作工作会议,推进校地深度融合和高效合作。

9、“共建共享”迈上新台阶。湘潭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办学取得良好开局,创办一年多来,办学活力逐步彰显,办学声誉不断提高,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现有教职工210人,班级59个,学生2748人。获批省“英才计划”实施学校、省中小学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学校、省“互联网+质量安全”未成年人实践示范基地、湘潭市委书记联点学校、湘潭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校、湘潭市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湘潭市普通高中艺术后备人才基地学校,荣获市高中阶段学校线上督导评估优秀等第。

10、“资源共拓”构建新局面。对上进一步与教育部、科技部、中宣部、基金委、学位中心等加强联络对接,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如“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11”基地、《应用数学与力学进展》期刊、“标杆院系”、“样板支部”的申报、联络、沟通等相关工作。对外深入产业一线,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湖南航天、长沙景嘉微、铁建重工、湘煤集团、中石化长岭炼化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和访企拓岗;组织学院赴安徽芜湖进行考察交流,在产业升级、技术提高等质量发展工作上给予人才赋能;与校友企业签订关于形象标识使用授权的合作协议,开展校园文化文创产品开发。